requestId:68927291ba6b03.86787240.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2019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中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中國發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二)中國在與世界的聯系互動中發展
(三)中國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四)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時代要求
二、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
(一)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二)全方位對外開放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更多機會
(三)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四)中國發展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鑒
(五)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子
三、建設繁榮美好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一)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四)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五)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六)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四、中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一)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二)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三)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
(四)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五)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六)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結束語
前言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近14億人民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這不僅是中國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中國人民還需要繼續艱苦奮斗。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同時,全球深層次矛盾突出,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包養網評價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從哪里來、向哪里去?中國推動建設什么樣的世界?發展起來的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為回應外界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了解和理解,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政府發布此白皮書。
一、中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是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后,中國陷入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甚至亡國亡種的危險境地。中國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奮力抗爭,始終夢想包養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建立起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進入了發展新紀元。70年來,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砥礪前行,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傳承中,在總結社會主義500年、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一)中國發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經歷100多年戰亂、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國家一窮二白,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工農業基礎十分薄弱,國民經濟幾近崩潰。中國人民求生存、謀發展,難度之大超出想象。70年來,中國人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從1952年至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從120億元增加到30516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70倍,年均增長11%;國內生產總值從679億元增加到90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19元增加到2018年的64644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70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按市場匯率計算,2018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3.6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20.5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多項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科技發展成就顯著,“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青蒿素、高速鐵路等重大科技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外貿易持續增加,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2013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外資大幅增加,日益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熱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表1)。
圖表:表1 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新華社發
人民生活極大改善。經過長期努力,中國人民從饑寒交迫、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表2)。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1.7%,下降了95.8個百分點(圖1),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專欄1)。中國初步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領域的社會保障體系。2018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190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64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874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70年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35歲,2018年達到77歲,遠高于世界平均預期壽命72歲。70年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弘揚,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廣泛傳播,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更加活躍。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全球民生福祉報告顯示,過去10年中,中國排名上升25位,在受調查的152個國家中進步最快。(注1)
圖表:表2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新華社發
圖表:圖1:1978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發生率 新華社發
圖表:專欄1 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就 新華社發
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1980年4月和5月,中國先后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中國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已與17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建立了110對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載入聯合國多項決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中國的發展成就是辛辛苦苦干出來的。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大國,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唯有奮斗,別無他路。中國的發展,靠的是“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的實干精神,幾代人馳而不息、接續奮斗,付出別人難以想象的辛勞和汗水;靠的是“自己的擔子自己扛”的擔當精神,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輸出問題,不轉嫁矛盾,不通過強買強賣、掠奪別國發展自己;靠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不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老路,不照搬西方國家發展模式,而是結合中國實際、總結經驗教訓、借鑒人類文明,敢闖敢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二)中國在與世界的聯系互動中發展
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初期,努力打破外部封鎖,積極開展經貿、文化等領域對外交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順應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擁抱世界、學習世界、貢獻世界,與世界良好互動、共同發展。
大規模“請進來”。打開大門的中國充滿生機與活力,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開展合作,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來中國學習工作、觀光旅游。1978年至2018年,中國累計吸引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20343億美元,累計設立近100萬家外商投資企業。2018年,有49.2萬余名外國留學人員來華學習。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提質增速(專欄2)。2001年至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從2436億美元增至21358億美元,年均增長13.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進口額從393億美元增至5250億美元,年均增長16.5%,占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9.4%。
圖表:專欄2 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 新華社發
大踏步“走出去”。從經貿投資到人文交流,從官方到民間,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走向世界,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流合作。對外投資合作持續健康發展,投資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30.4億美元,是2002年的53倍,年均增長28.2%。對外貿易逐年增長,從1978年至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累計達到521921.1億美元;2018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出口額分別達到24867億美元、2668億美元。近年來,中國連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近1.5億人次。
發展自己、造福世界。對外開放為中國帶來了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轉變了中國人包養妹民的思想觀念,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創造熱情,顯著提升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中國的開放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開放投資與服務貿易,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推動全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中國出口產品品質優良,滿足了國際市場需求,減少了民眾支出,降低了通脹壓力。中國人足跡遍及全球,極大促進了中外交流互鑒。
(三)中國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中國道路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有寬廣高遠的世界眼光和深厚博大的人類情懷。7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為各國共同發展注入了動力。
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新中國成立之初,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戰后國際格局注入了和平能量。20世紀50年代,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力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著眼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共建“一帶一路”、正確義利觀、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文明觀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70年來,中國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沖突,沒有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動裁減軍隊員額400余萬。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反對軍備競賽,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中國簽署或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20個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條約。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第二大維和預算攤款國和經常性預算會費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專欄3)。2015年起,中國宣布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并于2016年正式投入運行。中國始終致力于通過談判、協商方式處理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端,同14個鄰國中的12個國家徹底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劃定了中越北部灣海上界線,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國際爭端開辟了嶄新道路。中國積極參與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圖表:專欄3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 新華社發
中國積極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全球減貧與發展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在致力于實現自身發展、消除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開展對外援助60多年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700多人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后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積極參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磋商,全面做好國內落實工作,率先發布落實議程的國別方案和進展報告,在多個領域實現早期收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議程提供幫助。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子基金3年來成功實施27個項目,惠及49個亞非拉國家,為全球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2015年,中國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截至2018年,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30多個國家實施了200余個有關救災、衛生、婦幼、難民、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
(四)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時代要求
道路決定命運,發展道路的選擇對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至關重要。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必須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70年來,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就是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發展道路并且沿著這條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這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新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70年來,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
這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套用,沒有現成道路可以借鑒。中國人民拼搏進取、敢闖敢試,通過改革創新破解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參與和推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這是一條全面依法治國的道路。中國把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國家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確保國家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70年來,中國發展之所以成功,最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體量巨大、國情復雜,治理難度世所罕見,沒有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中國將走向分裂和解體,給世界帶來災難。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核心領導力量長期執政并得到人民擁護,在于立黨初心不為一黨之私,而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并長期堅守;在于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有堅強領導核心,有科學理論引領,有嚴明紀律規矩,有選賢任能機制,保持了黨的穩定性、先進性、純潔性;在于既有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規劃能力,又有具體政策的強大執行能力;在于與時俱進、開明開放,既不忘本來又吸收外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組織力和號召力。
70年來,中國戰勝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包養偉大目標。中國的這條發展道路,將隨著時代前進越來越顯示出光明的發展前景(專欄4)。
圖表:專欄4 海內外民眾看好中國未來發展 新華社發
經過70年發展,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近14億人民都過上富裕包養網的日子,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二、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既有認知上的誤讀,有根深蒂固的偏見,也有力量消長帶來的心理失衡,還有出于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刻意歪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各國人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